上海医保参保人注意啦!政府指导的惠民保障——2025版“沪惠保”即将在官方投保通道“随申办市民云”APP开售啦!
在日常就医过程中,很多人常常听到“医保自费”和“医保自付”这两个词,但往往分不清它们的区别。这种误解不仅影响了大家对医保的正确认知,也让部分沪惠保用户对理赔范围产生疑问。
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主要分为四类:基金支付、账户支付、医保自付、医保自费。
医保自付:指的是医保目录范围内,经基本医保报销后,仍需个人承担的部分。常见的情况包括:起付线以下的费用、医保报销比例外的个人承担部分,以及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等。
医保自费:指的是医保目录范围外的医疗费用,基本医保无法报销,患者需要全额自付。例如,一些未纳入医保目录的新药、特效药、进口药,以及部分特殊治疗项目等。
沪惠保作为一款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核心目的就是补充基本医保之外的费用,帮助大家减少自费医疗的负担。
住院期间产生的医保目录外费用,如自费药品、特殊检查项目、高端医疗器械费用等,沪惠保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报销。
针对医保目录外的高额特定药品等提供保障,包括国内已上市的高价抗癌靶向药以及沪惠保约定范围内的海外特殊药品等,让患者在用药选择上更加灵活安心。
针对癌症患者提供先进放疗技术(如质子、重离子治疗)的费用补偿,降低患者治疗压力。
针对医保目录外且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CAR-T治疗药品,沪惠保可按照约定比例进行费用报销,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沪惠保的保障范围是对基本医保的补充,因此医保目录内的个人自付部分(如起付线、报销比例外的费用)并不在沪惠保的报销范围内。换句话说,沪惠保的重点是“补医保不能报的”,而不是再报销医保已经承担过的部分。
案例1:小李因为疾病住院,花费20万元,医保报销了15万元,剩下的5万元中,有3万元是医保内自付费用(如起付线万元是医保外的自费项目(如部分进口药物等)。
在这种情况下,沪惠保不会报销医保内的3万元,但可以根据合同约定对医保外自费费用进行相应赔付。
案例2:杨女士罹患癌症,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一款特定高价药物,每月费用10万元,该药物未被纳入医保目录。
幸好,她购买了沪惠保,在符合保障范围的前提下,沪惠保对该药物费用进行了高额报销,极大缓解了经济压力。
登录“随申办市民云”APP→进入“我的”频道→点击“我的票据”→点击票据的“查看详情”即可查询并下载电子票据。
沪惠保的初衷不仅是为大家提供额外的医疗保障,更希望通过一份亲民的保险,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更全面的健康保障。每年仅需百元左右的保费,就能撬动数百万元的保障,这背后是城市的互助精神——大家共同投保,一起分担风险,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能获得及时救助。即使这一年您没有出险,您的保费仍然在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患者,让他们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治疗。
总而言之,“医保自费”与“医保自付”一字之差,但涵盖的内容大不相同。理解这两者的区别后,我们也能更清晰地认识沪惠保的保障边界。
沪惠保并不是“万能保险”,但它真正做到了“补医保所不能保”,帮助参保人分担高额医疗费用。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这款惠民保险,更好地利用它来保障自己,也让这份爱心的传递惠及更多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