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有电梯,小区有扶手,步行15分钟就能看病和开药,还有志愿者上门教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在江苏的老年友好型社区里,这样的便利已成为老年人的日常标配。7月29日,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江苏全省已建成410个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单位,成功创建163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数字背后,是2000多万江苏老年人可触可感的幸福日常。
老年友好型社区,究竟“好”在哪里?答案藏在抬脚就能迈过的缓坡、一声随叫随到的“云守护”,也藏在“居住环境、出行便利、服务品质、社会参与、精神滋养、科技赋能”多维度的“适老化幸福密码”中。
“自从加装了电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下来一趟都犯愁。”家住南京梅园新村社区雍园41号小区的张大爷,每天上下楼N趟。
雍园41号小区有5栋13个单元的住宅楼都高达7层。为了解决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下楼难”问题,社区成立“加装电梯攻坚队”,先后召开100多次居民议事会,征求意见1000余次……如今,雍园41号5栋楼13个单元的电梯全部加装完毕。
“你看我们小区的变化,真的太大了。”家住常州市钟楼区体育花苑小区的董阿姨指着小区内的为老服务设施开心地说。
花苑小区位于永红街道电子新村社区,小区加装电梯工作被列为常州老旧小区改造重点项目之一。近年来,电子新村社区持续推进该工作。
常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老龄部门携手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老年人家庭和社区整体环境的适老改造、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助餐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营造出行便利、生活环境友好、为老年人提供“医食住养”服务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加装电梯、楼道扶手,设置无障碍通道,改善公共区域照明……实施适老化改造工程,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汤河社区的“老年友好”也已是一种常态。
据统计,江苏夯实硬件支撑,改造老旧小区6000余个、加装电梯8600多部,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1.8万个、老年助餐点8000余家,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余条,为社区老人养老生活“一键提质”。
泰州市姜堰区罗塘街道汤河社区中天新村的张雨祥,脑梗后中重度失能,长期卧床。其老伴李茂英承担起照顾他的重任,很是吃劲。2022年,社区帮老人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随即跟上。
“有扶手、助行器、助浴椅……老伴能扶着助行器走几步。”顺着李茂英手指的方向,床头有一个黑白按钮的智能呼叫设备,居家老人通过它能实现远程问诊、一键呼救等。老人家中还有“小天”智能服务管家,呼叫后,线上管家就会提供实时服务,帮买菜、买药……李茂英感慨:“现在政策好了,老头在家就能得到专业医疗照护,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二老的生活点滴,正是汤河社区“老年友好”由点到面的写照。
社区还以“新汤河心服务”服务品牌为基础,升级打造以“心连心”“心贴心”“心润心”“心抚心”“心暖心”“心慰心”为主线的老年友好建设品牌,不断探索老年友好社区建设新路径。
“顾阿姨,最近身体怎么样?天气炎热,要少出门、多喝水。”志愿者周素萍来到张家港市锦丰镇悦来社区顾美英家中,为顾美英测量血压、打扫卫生、整理衣物。
64岁的周素萍是悦来社区“银龄互助”服务点的志愿者。目前,她与社区8名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结对,为他们提供陪伴聊天、整理保洁、代买代购等19项服务。
张家港市“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项目,将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创新融合,借助信息化平台,提供包括代买代购、整理保洁、测量血压、陪伴聊天等19项服务内容,孵化助医、助行、传承传统文化、体验智能生活等9个特色亮点项目,实现高龄困难老人“点单”、低龄健康活力老人“接单”的“互助养老,深入推进该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早在2021年,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就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老有所为”是其鲜明特色,“自治赋能、银龄先锋”是关键词。
不少老人表示,社区最暖心的尊老举措就是让老年人成为社区治理的“合伙人”。如今,花神议事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召开,搜集居民们的意见,一点点把社区建设得对老年人更友好,这让老人们对社区充满了参与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3年,依托“紫金银辉”工作站,“花神常青”离退休党员志愿者与年轻志愿者共同开展“一顿饭的陪伴”“花神陪伴”暖心行动,上门给老人做饭,听老人说说心里话。
志愿者们会在前几天就询问好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了解老人口味和饮食习惯,带菜上门、送爱到家。工作人员说:“‘花神陪伴’暖心行动为困境老人提供助餐、助医、情感关怀等服务,全年活动超30场。”
走访发现,老年友好型社区有共同特点,就是许多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主动照顾高龄、独居、残疾老人,发挥特长带动邻里参加文体活动。
在南京市栖霞区金尧花园社区,老人不仅是社区服务对象,还是社区治理的主力军。社区负责人介绍,社区成立了由老年热心居民组成的“靠谱帮帮团”,扶弱帮困、环境卫生、网格走访、矛盾调解,样样离不开老年人参与。
近年来,江苏整合各行各业“银发力量”,积极推进银发人才库建设,1.65万名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银发人才入库,全省10.4万人次老年人积极参与“银龄行动”。
从加装电梯的“一键便捷”,到“近邻照护”的温情守护,再到“银龄行动”的价值再造,江苏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正以系统化思维破解老龄化难题。(记者 杨余德)